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全球城市化的趋势

保证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与工业化前相比在2摄氏度以内—这是国际社会认同和设定的临界值,并将要求在本世纪中叶前逐步淘汰使用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化石燃料。

net-zero-emission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的2015年行动计划,2014年12月的工作文件

 

建筑是城市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城市区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起点,因为城市产生了超过75%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建筑是主要的来源。建筑:

  • 是最大的能源终端用户
  • 产生了1/3的碳排放
  • 消耗所有电力的50%

energy-of-differenct-sectors-chn

来源:国际能源署,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以及建筑的能源结构,2010

 

世界各个城市的建筑占总温室气体的排放比例

 

纽约
71%
首尔
63%
亚特兰大
66%
 伦敦
79%
华盛顿特区
76%
悉尼
84%
温哥华
56%
哥本哈根
66%
波士顿
73%

 

中国巨大的建筑量和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9千亿平方英尺的建筑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新建或重建,这相当于目前全球现有建筑量的60%,并将锁定未来80至120年(平均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寿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

中国将建设38%的建筑量,而美国和加拿大将建设15%的建筑量。这意味着中国和北美将在未来的20年内建设超过全球一半的新增长建筑面积

%e4%b8%ad%e5%9b%bd%e5%92%8c%e7%be%8e%e5%9b%bd%e5%8a%a0%e6%8b%bf%e5%a4%a7%e5%bb%ba%e7%ad%91%e9%9d%a2%e7%a7%af%e5%a2%9e%e9%95%bf-%e5%8d%95%e9%a1%b5-chn-no-reference

来源:根据麦肯锡全球中心2012年发布的《世界的城市:城市和上升的消费阶层》中的数据改编。

 

%e4%b8%ad%e5%9b%bd%e8%83%bd%e6%ba%90%e4%bd%bf%e7%94%a8%e6%af%94%e4%be%8b

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2010,重塑能源:中国模型。

 

尽管在中国建筑的运营在2010年只占25%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数据并没有考虑建筑材料例如水泥、钢铁的隐含碳,这些产业的排放被包含在工业排放中——工业是中国最大的排放源,占到66%。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比西方建筑的寿命明显要短,这意味着在中国建筑生命周期的排放中,隐含碳具有更高的比例。随着急速的城镇化和城市生活标准提升(例如温度的舒适性),建筑业能源的使用和碳排放将会升高。

为了实现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内的目标,城市必须按照各自的发展步伐、人力资源和实际情况,尽快实现净零碳排放(ZNC)的政策,并采用净零碳排放的设计策略,以保证在2030年消除新建建筑的排放以及至2050年消除所有现有建筑的排放。

中国政府的领导

要实现大规模的零碳排放建筑量,就需要包括高性能的建筑和运营策略、建筑部件、设备、电器、租户行为的改变、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以及最重要的—具雄心的政策,以引导市场投资。

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积极的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在2030年全国的碳排放量达到顶峰,在2030年前使得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60-65%,同时在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上升至约20%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其他大胆的行动以降低碳排放和提高建筑业的能源效率。这些行动包括一系列的法律、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的规范以及引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在2013年国务院进一步宣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为新绿色建筑、翻新和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定了目标。

在2015年12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使得标准进一步提高。

在更宏观的层面,《国家的新型城镇化计划》《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指导》《十三五计划(2016至2020年)》都提出加强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使得城市更加健康和宜居的责任。

建筑2030的团队了解不同国家和城市的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不寻求单一的解决方案,努力设计和实施适合当地文化的项目和倡议,以符合当地的需求和解决当地关注的问题。

重点项目与倡议

Bitnami